國考秘訣

如何規畫國考讀書計畫-概念篇

v1.31-20230121

先講結論,準備考試最重要的概念是「先補弱點,再建立強項」。
為什麼要先補弱點呢?後續以普考為例分析說明。

先建立一個基本分析背景。如大家所知,普考有六科,普考總分沒有加權計分,六科分數比例相同。假設6科(含2科共同科目及4科專業科目)平均難易分布約是2科容易、2科普通及2科較難。
由於難度的不同,假設用1年12個月的時間平均分配,每科來準備,難的兩科,大部分人平均只能考到40分;中等難度的兩科,平均只能考到50分;最容易的兩科可以考到60分。
之後隨著越念越深入,念了2年,總計24個月準備6考科,平均每個考科花4個月來準備時,難的科目可以由40分進步到60分;中等難度由50進步到75分;簡單的科目則可以由60進步到90分。

就沒有策略,也沒有特殊專長,考生單純用1年的時間平均念所有科目時,結果是:
你會得到兩科 40分,兩科50分,兩科60分,考試結果為總分300分,以普考的計分規則計算,總分為50分;用2年的時間平均念所有科目,你會得到兩科 60分,兩科75分,兩科90分的結果,考試結果為總計450分,普考分數為75分。一般而言錄取率10%左右的普考類科,錄取分數大約就是落在70-75分;

再來說說大多數人是怎麼準備的以及其結果:
大部分考生準備考試並不是考慮整體科目的難度,而是以每一科都達到同樣的分數做為準備的策略。我們同樣以之前2科容易、2科普通及2科難科,以一年的時間準備普考的架構來分析。
最簡單的兩科,你可以只用1.7個月來念,就可以輕輕鬆鬆達到了50分的目標;而中等難度的2個科目,用了2個月來念,達到50分;最後最難的兩科,你至少需要花了3個月才能達到50分,但因為你前面四科已經用掉了7.4個月,你只剩下4.6個月來唸最後兩科,結果是你最難的2科只拿到46分,你的總分為292分,普考分數48.6分,你所獲得的分數會比沒有任何讀書策略、平均分配念書時間考生分數來低。

以上,想跟大家說明的基本概念,就是:
一、簡單的科目取分容易;
二、隨著越念越難,同樣時間的努力,分數會進步得越來越少;
三丶無論你由簡單科目取得60分,或由難的科目取得60分,對總分的影響相同,但時間成本相差卻很大。

大部分人應該也知道這些概念,但實際上卻很少聽到考生以這些概念來規劃讀書計畫,這原因有兩個:
一、每個人對科目感受的難易度都不相同;
二、無從得知各科的門檻分數及考取目標;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考生習慣性地就以每科60分為目標,結果就是如上的範例,會在難的科目上花太多時間,而簡單的科目卻準備時間不足,導致同樣的準備時間卻沒有取得最佳成果。但如果你知道各科的門檻分數,就可以有不一樣的作法。

在接下來說明建議作法前,先解釋一下,考生如何定義自己考科的弱點。

以上面的假設來說,一般考生經過1年的準備,每科念2個月,考試成績會形成所有考生平均為兩科 40分,兩科50分,兩科60分,這些分數就是各科的基本門檻分數,當你連同期的考生一半分數都達不到時,那一科就是你的弱點。
實務上,我會建議用考生分數的中位數作為該科的門檻分數。一方面是因為,當你的分數沒達到門檻分數,也代表你那一科輸給一半的考生,如果某一科分數落後一半的考生,想要整體考試分數擠進錄取率3% ~ 10%的類組錄取目標,實在是太困難了;另一方面,中位數除了代表你在該科分數超過一半的考生,也同時代表所有考生對該科的整體難易度評估,你在哪一科落後門檻分數越多,越代表這一科花的時間不夠多,提醒你對該科應該多花一點時間;某一科考到門檻分數,就代表該科目的基本分數有拿到,這時就可以把時間拿去補其他未達門檻分數的科目,這樣的念書取分效率就能夠提高。

因此各科的門檻分數是建議各位考友剛開始準備國考的各科分數目標,也就是讓各考生先把自己的弱點先補完。當各科均達到門檻分數時,也就是代表你的所有科目都贏過一半的考生,至少沒甚麼弱點了,這樣才總算是在起跑線上,此時就要建立強項。

甚麼叫強項,以前面的假設來說,經過2年時間全職準備,每1科平均分配4個月的念書時間,考生的平均分數可達2難科 60分,2科普通科目75分,2科簡單科目90分,普考分數為75分,如前所述,大部分類組錄取分數是75分上下,這個分數可初步做為各科的目標分數,當該科你的分數已達這些考科目標分數時,這一科就是你的強項。
實務上,我會建議用該科上榜生的眾數作為目標分數。眾數是指最多人考到的分數,當許多的上榜生都拿到這個分數時,代表拿到這個分數是”可能“的,許多上榜生都拿到這分數,一般考生應該也有機會拿到這分數;另一方面,想要上榜,就要拉開跟一般考生的分數差距,而該科上榜生的眾數與所有考生的中位數一般都會有分數差距,這個分數差距代表許多上榜生在該科取得的分數優勢,在這個考科拉開跟一般考生的這個分數差距就是你合理的努力目標。

參考各上榜考生的心得分享以及各科分數來看,除了類組前幾名那種各科都考很好的強者外,大部分人都會有1~3科的強科用來拉開跟其他考生的差距或者是補自己的弱科。
甚麼時候是選擇自己強項的最好時機呢?當大部分的弱點補完時,就是最好時機,原因有3個:
1、一般這時候已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考生對各考科都有所了解;
2、這時自己也會了解自己對各科的強弱特質;
3、此時各科目簡單的部分都已經掌握了,很難再輕易花一點時間就取得分數;

建立強項也不是依自己的感覺說了算,就像前面所說的,建議要以該科上榜生的眾數為強項做為目標分數,以經建行政這類科來說,因為大部分考生商事法都是考40分,你有60分算強;而經建行政考生經濟學考75分算弱,因為大部分錄取考生都有80分以上;因此強項的重點是,可以跟其他考生拉開較大分數差距的才能稱為強項,也因此考到考取生的該科分數眾數就是個建立強項的基本分數目標。

這時可參考「 107年高普考分數分析結果 」,先確認該科是否是錄取的關鍵科目,也就是說錄取的考生是否能藉該科拉開跟其他考生的差距;如果是,再看看錄取考生眾數(或平均數),自己跟這些錄取的考生分數相比較到底能拉開多少。

因為每個人特質的不同,建議至少要建立2個強項,並以拉開10分以上為目標:
一、避免單押一科,但那一科考題變難或表現失常 ,分數拉不開;
二、讓自己應考能夠有平常心,避免單押一科,壓力過大,造成失常;
三、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弱科,你會需要用一強科的優勢來抵銷。

這時也用同樣的方式來進行念書時間的分配,先要比較自己的各科分數跟各科的目標分數,哪一科有信心可以達到目標分數,確定了自己要做為強項的科目後,在保持其他各科可以穩在門檻分數的前提下,多分配一些時間加強自己有把握的兩科,直到分數可以到達目標分數,當你可以做到這一步時,錄取就不遠了。

為了能夠用這方法調整讀書的進度,應該以2~3個月為一大念書循環,並在循環的最後自己舉行一個模擬考,以模擬考的分數對比門檻分數和目標分數來評鑑這個循環念書的成效,並調整下一循環各科念書的比重,這樣每個循環就能依序進步,你也會準確掌握自己的實力在哪邊,準備起來也比較不會心慌。(順道一提,這就是專案管理PDCA的觀念)

這篇文章是寫給有看「高普考分數分析報告」的考生參考,透過分析報告中考生提供數據統計出的門檻分數和目標分數,考生可以依自己的程度,合理的制定讀書計畫,用最適當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戰果。

另外,除了可以參考我們網站上的統計外,補習班也會提供上一年度補習班錄取生的統計成績,那也是一個可以參考的分數,各位可以回去問自己補習班的導師。


國考讀書計畫

回到 國考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