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能保持穩定,維持平常心,接下來就能做到第三個原則「自信」。
自信是對抗恐懼最大的武器。一個對自己實力有自信的人,不會因為遇到特別難的問題,或是突發狀況就恐慌,而能把精ˋ力專注在試題上,專心致力於把自己所學表現出來,從而轉換成分數,進而上榜。
但自信卻不是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就能培養出來的。面對國考,考生有4個方法培養信心,但前兩個是需要長久努力為基礎的,方法分述如下:
1.長期扎實準備的自信:考生過去長久一段時間扎實的努力,準備充分到你能摸著自己的心說,我盡了所有的努力,如果做到這程度時,這份努力的累積、實力的累積、血淚的累積與克服自我的累積,就會是你上榜實力的基礎,這同時也會是你自信最重要的來源,這部分完全沒辦法臨時抱佛腳,得靠考生一步一腳印的努力,正所謂「築夢踏實」。
2.對自我實力瞭解的自信:準備國考的過程中,如果有持續的做模擬考,你會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實力及成長的軌跡,你也會在這過程中清楚知道自己的弱點及改善的過程。透過考試與考試間進步的幅度,你會對自己各科的實力有所把握,大約了解到考試時,正常情況下能考到幾分,哪些科目是自己的強處,可以跟其他考生拉開多少分數,哪些科目是自己的弱科,應考取分策略要保守些。
建議考生在正式國考前,最好有念過3個中循環(即完整念完所有科目一遍),包含地特在內,考過4次模擬考。如果沒有,考前最好自己考過2次模擬考,透過這過程,你會對自己的實力有初步的了解。對一個有充分準備的準上榜生來說,這些模擬考分數,會成為你自信的泉源;但相反的,對一個準備不充足的考生來說,有可能會嚴重打擊信心,考生自己斟酌狀況決定是否做模擬考。
3.由深入淺培養的自信:這一項是所有考生都可以做的。考試最後一個月,把最近3-5年的高普考、地特考古題都做過一遍,時間如果充足,身障、高考2級或相同考科不同類組的考題可以多看看。由於命題老師時間有限,有時也會參考其他類別國考的題目,調整一下後出題,有一定的機會,你會看到類似的考題,看到類似考題的安心感,真的難以言喻。
建議考生最後兩周可以專注在做考古題,部分可以搭配上面所說,用模擬考的形式進行,考古題的選擇,要由難到易的方式慢慢地做,一般來說是高考二級、高考、普考、身障的順序,隨著考題越做越簡單,越做越順,你也會慢慢地建立起信心。
4.透過不同角度學習,減少盲點的自信:我在考前最後兩個月,跟幾個程度差不多,有相同考科但類組不同的朋友一起組讀書會。每個人輪流主持一次,一起討論考古題,最好是大家都沒做過,每個人輪流說明這一題大概會怎麼寫,結構怎麼規劃,用甚麼破題。
由於每個人的解法都會有些差異,你可以由這過程看到別人的觀點,也了解自己的盲點,透過考友的協助,你可以最快的方式看到最多不同的解法,從而優化自己的申論題作法,特別是申論題較多的高考考生,這個方式非常有用,也可避免自信變成自傲。至於讀書會該怎麼開才會有效率,有時間在跟大家分享小編之前的方式。
國考考前備考規劃
參考 大循環excel範本
參考 國考各類組上榜生心得
回到 國考秘訣